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牡丹区概况
牡丹区位于菏泽市中部偏西。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濮阳市交界, 东邻巨野县,南与定陶县、曹县接壤,西界东明县,北与鄄城县毗连。总面积1432平方千米。总人口137万人。
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西路120号,邮编:274009。代码:371702。区号:0530。拼音:Mudan Qu。
行政区划
牡丹区辖10个街道、12个镇、2个乡:东城街道、西城街道、南城街道、北城街道、牡丹街道、丹阳街道、岳程街道、佃户屯街道、何楼街道、万福街道、沙土镇、吴店镇、王浩屯镇、黄堽镇、都司镇、高庄镇、小留镇、李村镇、马岭岗镇、安兴镇、大黄集镇、吕陵镇、胡集乡、皇镇乡。其中,丹阳街道、岳程街道实际由开发区管辖。
历史沿革
因境内盛产牡丹,且被誉为“牡丹之乡”,故名牡丹区。
西周为曹国北境。秦属东郡。西汉为句阳(治所在今菏泽市北12千米小留镇) 、葭密(治所在市区西北12千米葭密寨)、吕都等县地,均属济阴郡。东汉葭密、吕都2县省入句阳县,仍属济阴郡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 于今市区置乘氏县,属济阴郡。大业末年废乘氏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 复置乘氏县,属曹州。北宋初属曹州,崇宁元年(1102年)曹州升为兴仁府,乘氏县属之。金大定六年(1166年)废乘氏县入济阴县,八年(1168年)济阴县城为黄河水淹没,曹州与济阴县遂徙治
所于故乘氏县城(今菏泽市区)。
元济阴县仍属曹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省济阴县入曹州。二年徙曹州治所于今曹县城,四年降曹州为曹县。正统十一年(1446年)复于故乘氏县城置曹州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曹州升为直隶州,十三年(1735年)曹州直隶州又升为曹州府,以原州治所在地置菏泽县以为府治。
1913年菏泽县属岱南道(翌年更名济宁道)。1925年属曹濮道。1928年废道,直隶于省。 1936年属国民党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。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权于巨野、菏泽毗连地区设巨菏县,属鲁西行政区第二专区。同年3月于县境南部成立菏泽县抗日政府,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三(鲁西南)专区(同年7月改称冀鲁豫第七专区,9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二专区,1942年12月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专区,1944年8月改称冀鲁豫行政区第十专区) 。1942年9月于县
境西北部、东明东部设立南华县,属鲁西南专区。同年12月巨菏县与郓南县合并为郓鄄巨菏四县边区(县),属晋冀鲁豫第十七(运西)专区;1943年11月郓鄄巨菏四县边改建为临泽县,仍属晋冀鲁豫第十七专区(1944年8月改称冀鲁豫第八专区) ;1944年12月又分为临泽、郓巨2县,此临泽县在今市境西北部,时临泽与南华2县均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八(运西)专区第二办事处管辖。
1945年11月南华县复属鲁西南专区。 1946年1月28日于菏泽城区置菏泽市,直属冀鲁豫行政区, 冀鲁豫行政公署驻此,同年11月撤销。1948年3月南华县又划归运西专区。同年11月临泽县改称菏泽县;原设于今市南境的菏泽县改称安陵县 (县政府驻安陵集);2县均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五(鲁西南)专区。
1949年8月南华、安陵2县撤销,大部并入菏泽县,南华县之一小部并入东明县,菏泽县属新设的平原省菏泽专区。 同年3月原属菏泽县的菏泽城关区升为县级,直属于冀鲁豫行政区, 同年8月冀鲁豫行政区撤销,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,为专署驻地,至1953年8月改为菏泽城关镇,属菏泽县。1952年11月菏泽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。1958年12月菏泽专区撤销,改属济宁专区。1959年7月复置菏泽专区(1967年改称菏泽地区) ,菏泽县仍为专署驻地。1960年1月撤销菏泽县,设立菏泽市。1963年
3月撤市复县。1983年8月撤销菏泽县,设立菏泽市。
国务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,撤销菏泽地区和县级菏泽市,设立地级菏泽市。菏泽市设立牡丹区,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。
1989年2月24日,撤销菏泽市高庄、马岭岗、王浩屯、皇镇、黄和市郊6个农村办事处;撤销菏泽市马垓回族乡,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胡集乡。
1995年10月23日,撤销菏泽市牡丹乡、岳程庄乡,设立牡丹街道办事处、岳程街道办事处;撤销都司乡、吴店乡、大黄集乡,设立都司镇、吴店镇、大黄集镇。
1999年12月22日,撤销菏泽市李庄集乡,设立李庄集镇(鲁政函民字[1999]37号)。
2000年,牡丹区辖北城、西城、南城、东城、丹阳路、牡丹、岳程7个街道办事处,黄堽、小留、辛集、安兴、沙土、高庄、李村、吕陵、马岭岗、金堤、王浩屯、都司、吴店、何楼、大黄集15镇,刘寨、佃户屯、马村集、侯集、胡集、皇镇、庞王庄、新兴、李庄集、白虎集、解元集、二郎庙、贾坊、杜庄14乡。区人民政府驻中华七路。面积1432平方千米。 人口125.6万。
截至2002年12月31日,牡丹区辖8个街道、13个镇、3个乡。
牡丹区辖10个街道、12个镇、2个乡
气候条件
牡丹区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,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。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,沃野千顷,水源充足,是全国著名的粮、棉、油、林、鲁西黄牛、青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,也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、科研、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。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等地下矿藏储量丰富,是中原油田、巨野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牡丹之乡
牡丹区以“牡丹”著称于世。菏泽牡丹,花大色艳,雍荣华贵,明清时已“誉满齐鲁”、“甲于海内”,目前种植面积8万多亩,品种1000多个,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,品种最多,
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、科研、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。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,菏泽牡丹大放异彩,冠盖群芳,夺得花卉类牡丹奖111枚奖牌中的81枚。2002年,菏泽牡丹在首届全国牡丹花展中再次以她那独特魅力为世人瞩目,在总共128枚奖牌中菏泽荣获86枚。九曲黄河在牡丹区境内达14.8公里。咆哮奔腾的黄河水和秀美的滩区景色,为花乡菏泽平添了几分神奇和神圣。这里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(区),一年一度的国际牡丹花会和中国林产品交易会,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人和客商前来观光旅游,投资兴业。
便利条件
牡丹区交通发达,京九铁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在市区十字交汇,日东高速和洛郑高速、德商高速在城区双十字交汇,区内国道省道等干支公路四通八达,使这里成为呼南应北、承东接西的商贸物流中心。
电力通信设施完善,菏泽发电厂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,在建的阳淮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横跨全区,现代化通信网覆盖城乡。海关、商检、集装箱站及出口专列全面配套营运,并建有公路、铁路直通口岸。
丰富的资源,便利的交通,完善的设施,优质的服务,使牡丹区成为山东黄金旅游热线—“泰山揽胜,曲阜怀古,菏泽赏花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通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,牡丹区已迅速成为各类先进生产要素流入的“洼地”,外商竟相投资的热土。相继吸引了青啤集团、将军集团、锦江集团、颐中集团、鲁能集团、台湾佳美集团、香港盈享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。
旅游景点
基督教堂位于石人东街153号,古称曹州福音堂,1904年由美国邵成德牧师筹建。教堂东西方向长24米,南北跨度为12米,分上下两层,占地300平方米,北有侧门,讲台在堂内西边,大门朝东,上有钟楼、钟声响时可在10华里内听到。堂内可容纳信徒300余人。教堂改建后陆续建设牧师楼一座(三间两层),厨房和灵修室等配房。文化大革命期间,宗教政策遭到破坏,教堂被毁。现在的菏泽
基督教堂,于2004年5月20日改建,由张镇牧师负责筹建。2000年教会提出改建基督教堂三年长远计划,得到政府批准。2001年实施搬迁、拆房,2002年办理建堂手续,2004年5月20日奠基开工,历时7个月,于12月20日竣工,圣诞节前三天搬进新堂,举行三天庆祝活动。同时建设办公配房、车库、自行车棚、水冲厕所、硬化路面、砌垒院墙等,共计支出人民币150多万元,菏泽基督教堂是菏泽规模最大,风格独特并具有中西结合的新型基督教堂,教堂南北长33米,宽16米和18.5米,实用面积1000平方米,可容纳1000余人聚会。三层框架,新型网架屋顶,十字架的局部高度为32米。走在环城河散步或街道上,可以清晰看见教堂的红色尖顶和半空中耸立着的十字架。目前菏泽基督教堂已成为市区城市经济开发一道亮丽的风景。 曹州牡丹园位于牡丹北路 天香公园位于太原路中段 冀鲁豫革命边区纪念馆位于天香公园北侧
资源
菏泽有牡丹、黄河、地热和广阔的平原农业种植区。这里的牡丹栽培历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。从明朝以来,一直是国内重要的牡丹栽培、观赏基地,被称为“牡丹之乡”。到目前,菏泽栽培面积已达到2000公顷,600多个品种。曾多次在国内外重大花卉展评中获奖,在99年昆明世博会设立的110项牡丹花卉单项奖中,菏泽牡丹一举夺得81个奖项,显示了“菏泽牡丹甲天下”的实力。
每年牡丹花开时节,近百万国内外游客云集,人海如潮,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“花开花落二十日,一城之人皆若狂”是对这一场景的真实写照。菏泽牡丹不仅供观赏,还是重要的经济作物,多年来,牡丹苗木和冬季催花牡丹一直行销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广州等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,同时出口美国、日本、法国等20多个国家,年销量约为60万株。
中华民族的母亲河—黄河,流经市内四个县区,境内全长157公里。整个河段上宽下窄,最宽处20公里,最窄处5公里。沿大堤两岸种植了成材林,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。进入90年代,随着堤防工程的逐年加固和小浪底工程的建设,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,黄河工程土地由过去单一的绿化向美化和种植经济林的方向发展。同时,结合工程建设,河务部门逐年建造了部分园林式建筑。黄河沿岸还有孙膑旅游城、刘邓大军渡河处等景点,逐步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的去处。
黄河故道在菏泽的南边界,境内全长140公里,穿越市内3个县,总面积2431.87平方公里,林场、果园、水库星罗棋布,玫瑰、荷花等花卉众多,环境优雅,有较高的开发价值。
菏泽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,据地矿部门初步勘测,全市范围内均有地热。近几年,鄄城县、牡丹区 、曹县成功地打出了地热井,出口水温都在55度以上,水质优良,有很高的医疗价值,是开发温泉疗养的重要资源。
交通通信
牡丹区交通发达,京九铁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在市区十字交汇,日东高速和洛郑高速、德商高速在城区双十字交汇,区内国道省道等干支公路四通八达,使这里成为呼南应北、承东接西的商贸物流中心。 电力通信设施完善,菏泽发电厂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,在建的阳淮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横跨全区,现代化通信网覆盖城乡。海关、商检、集装箱站及出口专列全面配套营运,并建有公
路、铁路直通口岸。
牡丹文化
牡丹在中国有数千年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。从秦汉时以其药用而载入《神农本草经》开始,便形成了包括药物学、植物学、园艺学、地理学、历史学、文学、艺术、戏剧、民俗学等多种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,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通过它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,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。
从《诗经﹒溱洧》牡丹进入诗歌园地,牡丹即与文学发生了关系,秦汉时代以牡丹为药用植物而载入药物典籍,牡丹便与药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南北朝时,北齐画家杨子华画牡丹(或者早于北齐,民间画家),则牡丹便进入了绘画园地,自此后,画牡丹者代有人出,牡丹便
牡丹
与艺术紧密结合起来。历史记载,隋炀帝曾在洛阳建立西苑,并将牡丹移于西苑之内,自此牡丹进入园林,并与园艺学发生了关系。现在洛阳、菏泽等处牡丹,蔚为大观,其种植逐渐向着园林化发展,由此便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价值。唐代特别看重牡丹,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,种植、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。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。宋代除了歌咏牡丹的
诗词外,又出现了有关研究、记录牡丹的专著,如欧阳修的《洛阳牡丹记》、陆游的《天彭牡丹谱》等。明人高濂有《牡丹花谱》、薛凤翔有《亳州牡丹史》、清人汪灏有《广群芳谱》、余鹏年有《曹州牡丹谱》等。散见于历代诗词文赋及明间通俗文学以及雕刻、音乐、绘画、服饰、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,比比皆是,无可胜数。
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,它是几千年来围绕着牡丹而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。它不但以文字、音像、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,而且还有大量的以无形的、口
头的或展览等形式表现出来,如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,即是其一。
牡丹文化是曹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。菏泽人民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感情,县志记载:曹州“牡丹、芍药各百余种,土人植之,动辄数十百亩,利厚于五谷。每当仲春花发,出城迤东,连阡接陌,艳若蒸霞”。菏泽人对于种植牡丹,亦有一套成熟的技艺。尤其是解放后,他们通过嫁接、繁育,培植了无数的新品种。这里的人喜谈牡丹,喜画牡丹,喜写牡丹,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牡丹的趣闻、故事。总之,菏泽人民的生活与牡丹密切相关。所以,作为曹州牡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,即是有其浓郁的乡土色彩。从流传在民间的有关牡丹的传说、故事,到文人墨客关于曹州牡丹的记述、提咏,从中都可以看出菏泽人民的生活习尚、性格特征等。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,在怀念家乡的诗文里,亦常以牡丹作为家乡的象征而寄以无限的眷念之情。
曹州牡丹有着浓厚的旅游氛围。明、清以来,曹州牡丹甲于海内。清承德乾《过毛氏园》诗云:“微吟小醉踏春行,瞥见园林百媚生。也有天姿曾识面,几多国色不知名。芳菲莫怪美人妒,潋滟应关花史情。坐久景闲心亦静,绿杨深处传流莺。”由此诗可见,曹走亦是文人学士雅会品题之所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即有两篇写及曹州牡丹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曹州牡丹得到了长足得发展,与此相关的牡丹乡旅游业亦是盛况空前。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,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、外商,洽谈生意,赏花旅游,领略菏泽的风俗民情。所以说,菏泽牡丹花会市民俗文化的重要市场,通过它可以窥见牡丹文化的大概面目。
牡丹文化是曹州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。它的内涵极为丰富。而且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,它的内涵亦不断拓宽、发展。研究牡丹文化,与经济建设的推进,与精神文明的创建,都有密切的关系。曹州牡丹文化,方兴未艾,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多,可以断言,不久的将来,它不仅是菏泽人关注的一个方面,而且会成为国内研究家所瞩目的一个课题。
民风民俗
从民俗文化看,菏泽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,是国务院命名的“武术之乡”、“书画之乡”和“戏曲之乡”。
目前,全市武术种类达50多个,有各类武术组织及社团1800多个,武术馆校41所,武术村1504个。郓城、牡丹区、单县、定陶等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“武术之乡”。民族武馆、宋江武校、东方武校、曹州武馆等4处馆校,在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评审中列入优秀行列,在校生均在1000人以上,宋江武校、曹州武馆的在校生达4000多人。
热爱书画艺术的民风遍布全市城乡,全市有国家级书画会员58人,省级会员600余人,市级会员2000多人,还拥有多处书画创作专业村和书画爱好专业村。
菏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繁多。早在50年代,毛泽东、朱德、刘少奇、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看过菏泽的地方戏曲,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在历届全国及山东省戏曲汇演评比中,多次捧取大奖。现在有各种古乐、舞蹈、戏曲学校10余所,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遍布城乡。另外,菏泽还有古老的斗鸡、斗羊等风俗。
菏泽民间工艺品种类多样。著名的有菏泽鲁锦、面塑、草条编等。其中菏泽鲁锦是鲁西南农村的家纺布,可制作鲁锦时装、工艺品、壁挂等30多种饰品。菏泽面塑,历史悠久,牡丹区的穆李村是有名的“面塑之乡”,著名艺人李芳清等人曾到东南亚、中东、欧州和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献艺。
为了保护和开发菏泽宝贵的民俗资源,山东省民俗学会于今年7月份在菏泽召开了全省民俗保护和开发研讨会,对菏泽民俗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有意投入开发。
旅游
孙膑故里
孙膑,字伯灵,齐国鄄邑(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)人,孙武的后代,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,曾与庞涓同师鬼谷子王栩学兵法,后在魏国受庞涓陷害被割去膑骨,由齐使救出,并被齐威王拜为军师,数助齐帅田忌败魏军。周显王十六年(公元前353年)于桂陵截击并大败庞涓,创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"围魏救赵"光辉战例。周显王二十六年(公元343年)于马陵诱歼魏军,杀死其统帅庞涓,此即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。他主张"战胜而强立,故天下服矣",可以寡敌众、以弱胜强,强调"内得民之心,外知敌之情"。孙膑晚年退隐鄄邑孙家花园,设馆授徒,钻研兵法战策,著有《孙膑兵法》89卷,图4卷。
另在孙老家村有孙膑家祠和孙膑纪念馆。家祠内塑有孙膑彩像一尊,而纪念馆中的膑公纪念碑及当代百余位将军题写之碑林亦颇具风采。
曹州书画院
位于菏泽城区广福南街西侧,建于1985年,占地1.6公顷,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,为菏泽书画研究、收藏、展览活动的中心。书画院建筑既有民族特色, 又有现代园林风格,建有展厅、创作楼、晃媚版画艺术陈列馆、赵登禹纪念馆、曹州书画家作品陈列馆、曹州碑廊和艺苑宾舍等,收藏作品近2000 幅。院内曹州碑林有碑刻400余块,碑文作品以当代全国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为主。画院西南、东墙内侧建有碑廊,全长160米。画院内还建有亭台、假山、喷泉及各种花卉 , 景观幽雅。
金山旅游景区
金山是鲁西南一座历史文化名山,属泰山余脉,亦是菏泽市最具传奇色彩的唯一的一座圣山。相传与泰山、峄山并称姐妹三山,早在秦始皇登泰山祭祀时路过此山,在此修建了天桥门,此山又有“天下之中第一山”的称呼。金山上建有秦王避暑洞,系西汉昌邑王刘贺的废崖墓,人工开凿
,后因秦王李世民在此避暑,被称为秦王避暑洞。该洞构造奇特,气势恢宏,素有鬼斧神工之誉。
凝香园
凝香园也称“正春园”,位于菏泽城东岳程办事处岳楼行政村。始建于元末明初,原为袁姓所有,称“袁家堂”花园,后来袁家败落,被明代万历三十八年进士,工部尚书,菏泽城东何楼村人何应瑞购得,又称“何园”,著名的“何园白”、“何园红”牡丹,为此园所出。这所花园一直繁延四百来年,据祖孙三代在这座花园当花工的刘老人讲,一九三三年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,为美化泰山,一次就从该园买去五百株腊梅。当时就连赵楼、李集“下广”的大胡红,也从此园所购。可见那时“凝香园”花事之盛。何应瑞辞官回乡后写的七律《牡丹》,描绘了何园牡丹:“廿年梦想故园花,今到开时始到家。几许新名添旧谱,因多旧种变新芽。摇风百态娇无定,坠露丛芳影乱斜。为语东皇留醉客,好教晴日护丹霞。”直到一九三七年底,日寇侵占菏泽后才败落下来。目前只剩下10多亩,专植牡丹不足3亩, 牡丹品种70多个,其他杂花40余种,如刺梅、刺桐、玉果、白果、凌霄、黄芽球、紫薇、月季、看石榴、木瓜、柿子、龙头枣、铁梗海棠等。园中有百多年的刺柏、几百年的腊梅、紫丁香,千年翠兰松和一块假山石。“凝香园”附近的何应瑞墓地古柏成林,苍郁参天。
百花园
位于古今园北的洪庙村。清末郝省谦任曹州总团练时,大修牡丹园,周围遍栽桃、梨、柿树,搜集牡丹、芍药稀有品种和各种奇花异草种于园内,并打井修塘,养殖金鱼、鲤鱼,名为“郝家花园”。花开时节,车水马龙,高朋满座,繁盛一时。后因连遭战乱,又加郝省谦遭官司,花园长期失修逐渐萧条。民国时期,已成荒野。解放初,洪庙村花农又在此种植牡丹、芍药,逐步连片成方,1958年,正式建园,名为“洪庙花园”。1982年,政府再次拨款重建,命名为“百花园”。1990年,政府再次拨款,由南京园林设计院设计,对百花园进行扩建,更名为曹州百花园。
曹州百花园面积100亩,种植牡丹12万多株,560个品种,种植芍药6万余株,270多个品种,以传统稀有珍贵品种多,花色齐全,分布合理便于观赏而驰名。同时培育出牡丹新品种赛雪塔、春红娇艳、银红球、百园粉等数十种,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因而百花园又有“品种园”之称。
十几年来,百花园牡丹不仅在杭州、苏州、广州、上海等城市举办大型牡丹展,而且与日本、美国、荷兰、新加坡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活动。1989年,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,与日本大阪进行了牡丹、芍药品种交流,引进日本的优良牡丹品种金宝、金阁、花王、太阳等26个,芍药品种28个。同年,日本《朝日新闻》用“中国牡丹名园”为标题,整版介绍百花园。
古今园
距菏泽城最近,为明初洪武年间王梨庄王氏先人王猛创建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几代之后,户口繁盛,人丁稠密,村周梅林森森,诸花俱备,人来其间,皆称美里,遂将王庄村易名为“万花村”。花园经明末战乱,常年失修,日渐荒芜。到清乾隆年间,王梨庄岁贡王孜诵(号花村),捐资重修“万花村”花园,除种植牡丹、芍药外,又编制松坊、松狮、松马、松猴、松鹤等,还发展各种树桩盆景,花园面貌为之一新,独具一格,游人络绎不绝,名为“王氏花园”。后因天灾人祸,花园又一度萧条。清末,以王愈昌为首再次重修花园。和人工艺术造型于一炉,深受国内外游人的喜爱。
民国年间,花园被曹州府军门张培荣霸占,改名为“军门花园”。解放后,花园获得新生, 牡丹栽培面积年年扩大, 品种不断增多。1958年,盖起门楼,建设花亭,搭松坊,编松兽,……改名为“古今园”,取其历尽沧桑 ,阅历古今之意。1983年, 政府拨专款五修古今园,牡丹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,新建民族形式大门,古色古香;白色的围墙,拱桥、假山……颇具古代园林风味。
古今园面积不大,但牡丹品种齐全。除牡丹外,还有许多奇花异木,芍药、荷包、迎春、丁香、月季、玫瑰、海棠等,不下几十种。200多年的龙头槐,蜷曲有致;100多年的翠兰松,郁郁葱葱;还有棵罕见的文果树,独树一枝。四季繁花似锦,松青花茂,溶自然花卉。
曹州牡丹园
“曹州牡丹园”建于1982年,面积1200亩,是目前世界上品种最多,面积最大的牡丹园,集中了曹州牡丹传古至今的发展成果,是曹州牡丹观赏、旅游、生产、科研中心。它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、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如清道光年间的赵氏园、桑篱园,创于明代的毛花园,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、大春家花园、军门花园等。解放前,这些牡丹园多在连年战乱中破坏殆尽,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牡丹、芍药。
解放后,这里的牡丹又迅速发展起来。1959年,赵楼、李集、何楼分别建立了牡丹园,连成一方,形成了牡丹生产和观赏中心。1982年,政府拨专款统一规划,重新布局,将三个牡丹园合为一体,建南、北两座仿明建筑样式的牌坊门楼,高达十余米。檐出角翘,雕花彩绘,金碧辉煌,既敞朗宏伟,又古朴典雅。门坊正中的“凤凰戏牡丹”彩色图案下,悬挂着一块灿灿闪光的鎏金横匾,上书“曹州牡丹园”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,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。花园内有三个观赏区,若干观赏点,每区各成体系,形成园中园。
南大门以内为西观赏区,以原来的赵楼花园为基础。这里除大片牡丹外,还有松柏编制的鸟兽、人物和牌坊;有现代化的温室,有供游人食宿和举办各种展览用的仿明代建筑--观花楼。园中专门开辟了紫牡丹和白牡丹观赏区,葛巾、玉版两个花仙的塑像,身披朝霞,红妆素裹,使人看了葛巾、玉版这两种名贵的牡丹花,再观赏到牡丹仙子的艳丽姿容,不禁想起蒲松龄的动人描写:“宫妆艳艳”,“纤腰盈掬”,“玉肌乍露热香四流……”似乎两个花仙飘飘然窃窃然正同观花的人群欢聚。
北大门以内为北观赏区,以原来李集的花园为基础,除有大面积的牡丹、芍药外,现代化的大型暖房,中国园林式的院落、颇使人流恋忘返。园中心,垂柳掩映下有一座花亭,可供游人小憩,细细领略园内风光。
亭东面,为东观赏区,以何楼、毛胡同两村的花园为基础,扩建而成。牡丹园的东部,紧靠“柳荫笼沙岸”“十里尽芙蕖”的古 水河,是著名的古战场桂陵之战遗址,一九九七年建有“桂陵之战遗址”碑亭。牡丹园东侧,以桂陵台为中心,是闻名全国的曹州耿饼集中产地,柿林中不少是上百年以至几百年的老柿树。每到金秋,累累果实挂满枝头,金黄的叶儿衬着赤红的柿子,远望似映满天边的朝霞。这里的柿饼因质细、味甜、无核、霜厚而出名,清代耿庄耿氏果农进贡,朝廷赐名“耿饼”。清代诗人苏毓眉有诗云:“桂陵迹犹在,齐魏已成空。惟有千林柿,来看十月红。恍如霜后柏,疑是晚江枫。枝枝垂朱果,胜似牡丹丛。”一九七二年在临沂银雀山出土《孙膑兵法》竹简,有关于孙膑在桂陵生擒庞涓的详细记载,纠正了司马迁流传几千年的《史记》中关于庞涓战死马陵道的错误记载。从此,大大提高了桂陵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,也为今天观赏“曹州牡丹园”的人们平添了一层游兴。